(资料图片)
美国今年夏天出现罕见的高温,然而在火热的天气下,各个城市仍有多种行业的劳工在街头抗争,罢工人数比起去年同期已爆增八成,而根据各个行业劳工蕴酿串连的迹象显示,夏季罢工潮现在才刚开始。
今年的罢工不同于以往之处,在于劳工本身的串连更为主动,不但得到同行由上至下(纵向)的支持,还得到其它行业跨业(横向)相挺。今年美国没有选举,经济成败直接牵涉到政府的支持率,因此部分人士认为大环境有利劳方。研究劳工权益的专家认为,长期以来,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,雇主处于优势地位;近年由于全球化、科技进展以及制造业衰落的影响,工会力量越来越弱,全美加入工会的劳工仅剩6%,现在到了反弹的阶段。
今夏可能成为罢工高峰,客观条件是因为疫情导致去年劳工的“大辞职潮”,失业率近年处于相对低点,许多行业招聘员工的广告已成为生活的日常;房租和购车成本仍居高不下,一般民众感觉不到通货膨胀数字下滑的益处,物价水平“回不去了”,这些劳工才不得不走上街头。
到目前为止,陆海空运输业劳动力的罢工潮此起彼落,不是已经出现,就是蕴酿进行中;包括旅馆和餐饮业示威,并瘫痪行业的运作;34万名“联合包裹服务公司”的工人,将加入罢工的行列;依美国一家大型谘询公司估计,该公司一旦发动为期十天的罢工,将造成美国经济高达七十亿美元的损失。此外,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(UAW)正在与三大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,试图避免可能导致数十万汽车工人的罢工。
不过多数雇主或资方认为,工会的要求“并不现实”。以编剧及演员罢工为例,近年媒体的大环境动荡,包括流媒体视频的过渡、传统电视衰落和经济环境不确定,各方正在努力适应,认为劳方此时的行动“雪上加霜”。一些鹰派雇主认为目前缺乏谈判的空间,僵局没有化解的迹象。
一些经济学家表示,去年通胀率达到9.1%,是四年来高点,美联储一直试图透过积极的紧缩行动来抑制通胀,罢工潮如果接连不断,负面效应是才稍渐减缓的通胀率可能回升并影响到供应链;从总体经济来看,劳工权益固然应予维护,然而产品及国家竞争力也重要。美国的钢铁业和汽车业近年被其它国家赢头赶上,有些人归因于昔日工会的推波助澜,一旦整个行业没落,将波及地区或城市的衰退,汽车之城底特律就是一例。
美国今夏的罢工潮固然是通胀、缺工等因素形成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工会的反弹蓄势已久,部分专家认为“罢工不是会不会出现,而是何时出现”。至于劳资最后在哪个平衡点达到共识,将是今夏关注的焦点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关键词: